肠道藏着 “减肥盟友”!Cell Metabol:Turicibacter细菌脂质破解高脂饮食肥胖密码,无需活菌直接瘦
- 肥胖
- 代谢健康
- 苏黎世杆菌属
- 益生脂质
来源:生物谷原创 2025-11-19 13:29
来自犹他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,一种名为苏黎世杆菌属(苏黎世杆菌属)的肠道细菌或有望成为对抗肥胖的天然盟友。
WHO 数据显示,全球有超过 10 亿人正遭受肥胖困扰,相当于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人;在中国,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 50% 且增长趋势仍在持续。肥胖从不只是外观问题,更是 2 型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和部分癌症的重要诱因,无数人在节食与运动间艰难徘徊,却忽视了人体内一个关键 “盟友”— 肠道微生物。
近日,发表在国际顶刊《Cell Metabolism》上的一项研究,为肥胖治疗带来了突破性发现:来自犹他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,锁定了一种名为苏黎世杆菌(Turicibacter)的肠道细菌,它通过构建独特的 “细菌-宿主脂质网络” 对抗肥胖,更神奇的是,无需活菌,其产生的脂质就能直接阻止体重增长。

长期以来,科学家已知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密切相关,但具体是哪些细菌、通过什么机制发挥作用,一直是未解之谜。这项研究中,研究人员从一组能促进小鼠瘦身的产孢细菌群落中,成功分离出了关键菌株——Turicibacter KKT8。实验发现,这种细菌不仅能让无菌小鼠保持更低的体脂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,还能在高脂饮食环境中通过特殊机制阻断肥胖进程。更重要的是,人类宏基因组分析证实,肥胖人群肠道中 Turicibacter 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人群,这意味着这种细菌的缺失可能是肥胖的重要诱因之一。
Turicibacter 的 “减肥魔法”,核心在于它构建的脂质代谢回路。研究人员通过精密实验揭开了背后的双重机制:一方面,Turicibacter 能抑制宿主肠道中 “致胖脂质” 神经酰胺的合成——神经酰胺是高脂饮食下会大量积累的有害物质,会促进脂肪吸收和储存,而这种细菌能下调 SPTLC1、DES1 等关键合成基因,减少神经酰胺在肠道和血液中的含量;另一方面,它能自主产生独特的脂质分子,主要是单半乳糖二酰甘油(MGDG)和双半乳糖二酰甘油(DGDG),这些脂质会主动转移到宿主肠道上皮细胞,直接阻断脂肪酸摄取,从源头减少脂肪积累。
更令人振奋的是,体外实验证实,即使没有活菌,仅纯化这些细菌脂质处理肠道细胞,就能显著降低细胞对脂肪的吸收效率,其效果堪比直接补充活菌。
高脂饮食是如何破坏这个健康回路的?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:高脂饮食中的主要饱和脂肪成分棕榈酸(PA),会直接抑制 Turicibacter 的生长,甚至让它进入 “休眠状态”,导致其在肠道中几乎消失,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长期吃油腻食物容易长胖,本质是我们肠道里的 “减肥菌” 被 “饿死” 了。但好在这一过程可逆:研究人员通过给高脂饮食的小鼠持续补充 Turicibacter,成功让它们体重增长变慢、体脂率降低,同时空腹血糖和血清神经酰胺水平也显著改善。更惊喜的是,直接补充这种细菌产生的脂质,同样能达到类似效果,这意味着未来可能无需依赖活菌补充,仅通过脂质制剂就能实现抗肥胖治疗。

从产孢菌群中鉴定具有诱导瘦身作用的微生物
这项研究的突破,不仅找到了对抗肥胖的 “天然盟友”,更开辟了从 “益生菌活菌” 到 “细菌代谢产物” 的全新治疗赛道。过去我们总想着补充活菌调节肠道,但活菌的定植容易受饮食影响,而 Turicibacter 的脂质能直接发挥作用,稳定性更强、应用场景更广泛。研究人员表示,未来有望基于这些细菌脂质开发新型抗肥胖补充剂,或针对神经酰胺代谢通路设计靶向药物,为高脂饮食相关的肥胖和代谢疾病提供新疗法。
从 “管住嘴、迈开腿” 到 “养好肠道菌”,科学正在让肥胖治疗变得更精准、更轻松。Turicibacter 的发现提醒我们,健康不仅取决于我们吃了什么,更取决于肠道里的微生物在 “生产” 什么。随着研究的推进,或许不久的将来,对抗肥胖不再需要艰难的自律,而是通过补充肠道细菌的 “秘制脂质”,就能让代谢回归健康状态。毕竟,最好的健康帮手,可能一直就住在我们的肠道里。(生物谷Bioon.com)
参考文献:
Kendra Klag,Darci Ott,Trevor S.Tippetts,et al. Dietary fat disrupts a commensal-host lipid network that promotes metabolic health, Cell Metabolism (2025). DOI:10.1016/j.cmet.2025.10.007
版权声明
本网站所有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或“来源:bioon”的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资料,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。非经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,须注明“来源:生物谷”。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,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
87%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、评论、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->